duìzhàng

对仗


拼音duì zhàng
注音ㄉㄨㄟˋ ㄓㄤˋ

繁体對仗
词性动词

对仗

词语解释

对仗[ duì zhàng ]

⒈  律诗、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。

antithesis; match both sound and sense in two poetic lines;

⒉  〈方〉:交战。

wage war;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当廷奏事。古时皇帝坐朝听政,必设【shè】仪仗,百官当廷【tíng】言【yán】事,无所隐秘,故【gù】称【chēng】。

《旧唐书【shū】·萧至【zhì】忠传【chuán】》:“旧制,大臣有被御史对仗劾弹者,即俯僂趋出,立於朝【cháo】堂【táng】待罪。”
宋【sòng】 王溥 《唐会要·百官【guān】奏事》:“百官及奏事【shì】,皆【jiē】合对仗公言,比日以来,多仗下独奏。宜【yí】申明旧制,告【gào】语令知,如缘曹司【sī】细务及有秘密不可对仗奏【zòu】者【zhě】,听仗下奏【zòu】。”

⒉  左右分设、相对而立的仗卫。

清【qīng】 袁枚 《随园诗话【huà】》卷【juàn】一引【yǐn】 万柘坡 《金鳌【áo】玉蝀桥》诗:“晓来浓翠东西【xī】映,也算蛾眉对仗班。”

⒊  指旧体诗文的词句相对偶。

清 沉德潜 《说诗晬语》卷下:“对【duì】仗【zhàng】固须工【gōng】整,而亦有一联中本句自【zì】为【wéi】对偶【ǒu】者。”
蔡元培 《国文之将来》:“旧式的五七言律【lǜ】诗【shī】与【yǔ】骈【pián】文【wén】,音调铿【kēng】锵,合乎【hū】调适的原则;对仗工【gōng】整,合乎均齐【qí】的原【yuán】则【zé】,在美术上不能说毫无价【jià】值。”
王【wáng】力 《龙虫并雕斋文集·语言【yán】与【yǔ】文字》:“对仗,就是名词对名词,动【dòng】词对动词【cí】,形容词对形容【róng】词,数量词【cí】对数量【liàng】词,虚词对虚词。”

⒋  交战。

《太【tài】平天囯资料·林凤【fèng】祥李开芳【fāng】吉文元朱锡琨北伐回禀【bǐng】》:“有【yǒu】妖【yāo】数千在 归德 城边东门【mén】,分【fèn】作三路【lù】,忽然而来对仗。”
蔡东藩 《清史【shǐ】通俗演义【yì】》第四二【èr】回:“巧值 王囊仙 韦七綹鬚,至 南【nán】笼 与 清【qīng】 军对仗,两路夹攻,把 勒【lè】保 围住。”

国语辞典

对仗[ duì zhàng ]

⒈  对著仪仗。唐【táng】时正【zhèng】殿设有仪仗【zhàng】,中书【shū】、门【mén】下及三品【pǐn】官奏【zòu】事,及御史弹劾百官【guān】,都是对【duì】著仪仗上奏。

《旧唐书·卷九二·萧至忠传》:「旧【jiù】制:大臣【chén】有被御【yù】史【shǐ】对仗【zhàng】劾弹【dàn】者,即【jí】俯偻趋出,立【lì】于朝堂待罪。」
《资治通鉴【jiàn】·卷二【èr】一一·唐纪二十七·玄【xuán】宗开元五年》:「诸司皆于正牙奏事【shì】,御史弹百官【guān】,服【fú】豸【zhì】冠,对仗读【dú】弹【dàn】文【wén】。」

⒉  诗文中句子的对偶。

清·沈德潜《说诗晬语·卷【juàn】下》:「对仗【zhàng】固须工整,而亦有一联中句自【zì】为对偶者【zhě】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对仗"的意思解释、对仗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追本溯源,对仗不是文人创造,而是从民歌中得来的。

2., 再则,古典诗【shī】词曲赋【fù】讲究韵律与平仄对仗,形成一【yī】种声律【lǜ】的节奏,铿锵【qiāng】有致【zhì】,妙【miào】不可言。

3.4岁即入塾【shú】读书,6岁时,“族伯【bó】云中过塾,示先生属对曰老子龙钟,先生【shēng】率应曰大【dà】人【rén】虎变”,对仗得【dé】体,锋芒毕露【lù】,表现【xiàn】出极高的天【tiān】赋【fù】,深受族人好评【píng】。

4., 追本溯源,对仗不是文人创造,而是从民歌中得来的。

5.各【gè】种文体除【chú】了表达的内容要【yào】好,要准确,要合乎【hū】道【dào】理【lǐ】,还要在篇章结构、遣词造句、对仗【zhàng】排偶、典【diǎn】故象征等【děng】方面遵循许多约定俗成的【de】规范。

6.小丫的歘打【dǎ】狗队【duì】员不在的功【gōng】夫又跑出来吠影吠【fèi】声啦?瘪三一个,有本【běn】事和小爷对【duì】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