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而的成语

有关而的成语

因篇幅关系,而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。”
闻风而动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。风:消息。宋 陈亮《祭赵尉母夫人文》:“登堂莫及,闻风而起。”
半途而废半途【tú】:半途【tú】上;废:中止【zhǐ】。路走【zǒu】到一半停了下【xià】来。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【zhǐ】;不能善始善终。西汉 戴【dài】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君子【zǐ】遵道而行,半途而【ér】废【fèi】,吾弗能已矣【yǐ】。”
轻而易举轻:轻松;举【jǔ】:向上托【tuō】。很轻松很容【róng】易地举起来。形容做事【shì】情毫【háo】不费力。《诗经【jīng】 大雅 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【yán】,德輶如毛,民鲜克举【jǔ】之。”宋 朱熹【xī】注:“言人【rén】皆言德甚【shèn】轻而易举,然【rán】人【rén】莫能举也。”
迷而不反迷路后不知回来。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。晋 陈寿《三国【guó】志【zhì】 魏【wèi】志 钟会传》:“若偷【tōu】安旦夕,迷而【ér】不反,大兵一发,玉石皆碎【suì】。”
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非常想做;可是力量不够。先秦【qín】 孔【kǒng】子《论【lùn】语 里仁》:“有能【néng】一日用其力【lì】于仁矣乎?我【wǒ】未见力不足者,盖有之矣,我【wǒ】未之见也。”
悬而未决一直拖在那里,没有得到解决。孙中山《救国之急务》:“已将一【yī】切问题决定,惟有【yǒu】如【rú】何处【chù】置国会一层,悬而未【wèi】决【jué】。”
挺身而出形容【róng】遇到危难时;勇敢地站出来;担当【dāng】其【qí】任。挺【tǐng】:挺起身来;勇敢刚毅的样子。《旧五【wǔ】代【dài】史 周 唐景思传》:“后数日城陷,景思挺身而【ér】出【chū】,使【shǐ】人告于邻郡,得援军数【shù】百,逐【zhú】其草冠,复有其【qí】城,毫民赖是以【yǐ】济。”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忧虑在天下人之前,享受在天下人之后。比喻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。宋·范仲淹【yān】《岳阳楼记》:“然【rán】则何时而乐耶?其【qí】必曰:‘先天下【xià】之【zhī】忧而忧,后天下之【zhī】乐而乐乎!’”
锲而不舍锲:雕刻;舍:停止。不停地雕刻。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。先秦 荀况《荀子 劝学》:“锲而舍【shě】之,朽【xiǔ】木不折;锲【qiè】而不舍【shě】,金石可镂。”
易子而教易:交换。交换孩子进行教育。
一拥而上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。钱钟书《围【wéi】城》:“每【měi】人手提只【zhī】小箱【xiāng】子,在人堆里等车【chē】,时【shí】时【shí】刻刻鼓励自己,不要畏缩【suō】,第一【yī】辆新车来了,大家一【yī】拥而上。”
存而不议存:保留;议:讨论。指把问题保留下来,暂不讨论。唐·独孤及《仙【xiān】掌铭并序》:“后代揭厉【lì】于玄踪者,聆其【qí】风而骇之【zhī】,或谓诙【huī】诡不【bú】经,存而不【bú】议。”
哀而不伤哀:悲哀【āi】;伤:伤害;妨害;悲痛过分。①感情适度;悲哀而不【bú】过【guò】度伤心。后【hòu】用来【lái】形容诗【shī】歌;音乐等含优雅哀【āi】调;却又【yòu】感【gǎn】情适度而【ér】不【bú】过分;具有中和美。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。先【xiān】秦 孔子【zǐ】《论【lùn】语【yǔ】 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关雎》,乐而不淫【yín】,哀而不伤。’”
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”
拂袖而去拂袖【xiù】:甩袖子【zǐ】;表【biǎo】示生【shēng】气。一甩袖子就走了。形容因【yīn】言语不合很生气。宋 释【shì】道【dào】原【yuán】《景德传【chuán】灯录》第12卷:“师云【yún】:‘侍者收取【qǔ】。’明拂袖而去。”
敏而好学敏:聪明。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。《论【lùn】语·公【gōng】冶长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学【xué】,不耻下问,是以【yǐ】谓之文也【yě】。’”
言而无信信:信用。说话不算数;没有信用。原作“言而不信”。《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【nián】》:“言【yán】之所以【yǐ】为言者【zhě】,信也;言【yán】而不信,何以为言?”
擦肩而过擦:挨。挨着肩而溜走。指没有抓住机会。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2回:“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。”
可想而知想:推想。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。宋 王【wáng】楙【mào】《野客丛书 汉【hàn】唐【táng】俸禄》:“而郊以【yǐ】吟诗【shī】废务,上官差【chà】官以【yǐ】摄其职,分其半禄,酸寒之状,可想而知。”
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。《史记【jì】·孟子【zǐ】荀卿列传》:“太史公曰:余读《孟子》书,至梁【liáng】惠王问【wèn】‘何以利吾国【guó】’,未尝不废书而叹也。”
取而代之夺取别人的地位、权利而代替他。西汉 司马迁【qiān】《史记 项【xiàng】羽本纪》:“秦【qín】始皇帝【dì】游会稽,渡浙江,梁与籍俱观【guān】。籍曰:‘彼可【kě】取而代也【yě】。’”
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。形容好学。厌:满足。先【xiān】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默【mò】而识之【zhī】,学而不厌,诲【huì】人不【bú】倦,何有于我哉?”
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。表示意志坚决。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路宿于【yú】石【shí】门。晨门曰:‘奚自?’子路【lù】曰:‘自【zì】孔【kǒng】氏。’曰:‘是知其【qí】不【bú】可而为之者【zhě】与?’”
不得而知得:能够。无从知道。唐 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故虽谏且议,使人不得而知焉。”
一哄而起喧【xuān】闹;起哄。经过一阵喧【xuān】闹便马上【shàng】行动起【qǐ】来。形容【róng】无组织【zhī】无计划地行动。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,一哄而起。”
不翼而飞翼:翅膀;不翼:没有翅【chì】膀。没有翅膀就飞【fēi】走了。形【xíng】容消息【xī】等流传迅【xùn】速;也比喻东西【xī】突然不见了。也作“无翼而飞【fēi】”。战国 齐 管仲【zhòng】《管子 戒【jiè】篇》:“无【wú】翼【yì】而飞者,声【shēng】也;无根【gēn】而固者,情也。”
过而能改有了错误就能改正。《左【zuǒ】传·宣【xuān】公二年》:“吾【wú】知所过矣,将【jiāng】改之【zhī】。稽首而曰:‘人谁无过,过【guò】而能改,善莫【mò】大焉。’”
困而不学困:困惑,不明白。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【cì】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【yě】;困【kùn】而【ér】不学,民斯【sī】为下矣。”
望而生畏看着就害怕。生畏:害怕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尧曰》:“君【jun1】子正其【qí】衣冠【guàn】,尊其瞻【zhān】视,俨然人望而畏之,斯不亦【yì】威而不【bú】猛【měng】乎?”
树欲静而风不止树要静止,风却不停【tíng】地【dì】刮着。比喻事物【wù】的客观存【cún】在【zài】和发展不以【yǐ】人的意志【zhì】为转移。西汉 韩【hán】婴《韩诗外【wài】传【chuán】》第【dì】九卷【juàn】: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也。”
平心而论论:说。指采【cǎi】取冷静客【kè】观的态【tài】度作公允的【de】评论;不掺杂【zá】任何感情因素。元 刘【liú】壎《隐居通议 文【wén】章六》:“而【ér】佳者反弃【qì】去,殆不可晓。平心【xīn】而论,则惟《天地长留集【jí】》所取【qǔ】为当。”
学而优则仕优:有余力,学【xué】习【xí】了还有余力,就去做官。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【hòu】提【tí】拔当【dāng】官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子夏日:‘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。’”
似是而非是:对;正确;非:不【bú】对;错误。好【hǎo】像是【shì】对的;实【shí】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【sì】;实际上【shàng】不一样。先秦 孔子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孔子曰:‘恶似而非者。’”
从天而降天上掉下来的。东汉 班固《汉书【shū】 周【zhōu】亚夫传》:“直入武库【kù】,击鸣【míng】鼓。诸侯【hóu】闻之,以为将军从天【tiān】而下【xià】也。”
脱口而出指话语未经思索;随口而言。脱口:不加思索地开口说。清 吴趼人《瞎【xiā】骗奇闻》:“我晓得你这【zhè】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【de】,但也不可【kě】不拘什么话【huà】便脱口而出【chū】。”
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鲍鱼:咸鱼;肆:店铺。如同【tóng】进【jìn】入咸鱼店,时间一长就闻不【bú】到【dào】它【tā】的腥臭味。比喻【yù】环境【jìng】对人的熏【xūn】染和影响。三国·魏·王【wáng】肃【sù】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与【yǔ】不善人【rén】居,如入【rù】鲍【bào】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【qí】臭,亦与之【zhī】化矣。”
落荒而逃离开大【dà】路;逃向荒野【yě】。形容【róng】战败后狼狈地逃走。也比【bǐ】喻处于【yú】尴【gān】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玄德【dé】望见‘地公将军’旗【qí】号,飞马赶来,张【zhāng】宝落荒而走【zǒu】。”
不言而喻言:说明;喻:了解;明白。不用说就可以明白。战国 邹 孟轲《孟【mèng】子 尽【jìn】心【xīn】上》:“君子所性【xìng】,仁【rén】义礼智根于心,其【qí】生色也;晬【zuì】然见【jiàn】于【yú】面,盎于背【bèi】,施于四体【tǐ】,四体不言而喻。”
绝裾而去绝裾:扯断衣襟。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。南【nán】朝 宋 刘义庆《世【shì】说【shuō】新【xīn】语 尤悔》:“温公初受,刘司空使劝【quàn】进,母崔氏【shì】固驻【zhù】之,峤绝裾【jū】而去。”
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。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28回:“万一多嘴多舌,露出话来,人家一个年轻娃【wá】子,知他性【xìng】情怎样的?久而久之【zhī】,慢慢【màn】知【zhī】晓【xiǎo】便罢。”
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。毛【máo】泽东【dōng】《矛盾论》:“一【yī】种是形而【ér】上学的见解【jiě】,一种是辩证法的见【jiàn】解,形成了互相【xiàng】对立的两种宇宙观。”
合而为一两个或更多的事物合成一个。西汉【hàn】 司马迁《史记 春【chūn】申君列传》:“臣【chén】为王【wáng】虑,莫【mò】若善楚。秦【qín】、楚合而为一以【yǐ】临韩【hán】,韩必【bì】敛之。”
择木而栖鸟儿选择合适的树木做巢。比喻选择贤君明主,为其效命。明·罗贯【guàn】中【zhōng】《三国演义【yì】》第14回:“岂不闻良禽【qín】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。”
自上而下从上到下。邓小平【píng】《党与抗日民主政权》:“有的【de】可采取自上【shàng】而下的方式,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,总以能教育群众【zhòng】、纠正错【cuò】误、保证党的【de】领【lǐng】导为原则。”
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厌:通【tōng】“魇”,满足;诲【huì】:教导。坚持【chí】学习而不满足,教导别人从不疲倦。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【lùn】语·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【bú】倦,何有【yǒu】于我【wǒ】哉?”
腾空而起腾空:向天空飞升。向高空升起。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三回:“李靖正欲挽留,只见那女子拨转【zhuǎn】马头,那【nà】马【mǎ】即腾空而起,倏忽不见【jiàn】。”
量力而行量:估量;估计;行:做;干。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。先秦 左丘【qiū】明《左传【chuán】 昭公十五年》:“力能则进,否则【zé】退,量力而行【háng】。”
应运而生原意是顺应天命而【ér】产生的人或事物【wù】;后【hòu】多【duō】指顺应适当的时【shí】机或时【shí】代要求而出【chū】现的人【rén】或事物。汉 荀悦《汉纪后序》:“实天生德,应运建立。”
只知其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
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,只能这样做。宋·辛弃疾《九议》:“岁币郊祀之费,是不得已而为之者。”
有过之而无不及过:超过;及:赶上。达到。相比之下;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子曰:‘师也过;商也不及。’”
见可而进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。后指有把握就行动。汉 荀【xún】悦《汉纪 高【gāo】帝纪》:“赵【zhào】兵出国迎战【zhàn】,见可而进,知难而【ér】退,怀内【nèi】顾之【zhī】心,无必死之计。”
视而不见指【zhǐ】不注意;不重视;睁着眼【yǎn】却没看见。也指不理睬;看见了当【dāng】没【méi】看见。先秦【qín】 庄周【zhōu】《庄【zhuāng】子 知北游》:“终日视【shì】之而不见,听之而不闻,搏之而不得也。”
顾左右而言他看看两旁的人而【ér】谈【tán】起别的事【shì】情【qíng】。形容不能【néng】正面回答问题而支吾其词的【de】样子。先【xiān】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【huì】王下【xià】》:“曰:‘四境之内不治【zhì】,则如之何?’王顾左【zuǒ】右而【ér】言他。”
学而后知不足只有经过学习,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。江【jiāng】泽民【mín】《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【de】讲话【huà】》:“不知【zhī】,就要学习【xí】,学而后知不足。”
知难而进指不怕困难;敢于迎着困难上。左丘明【míng】《左传 定【dìng】公六年》:“陈寅曰:‘子立后而行,吾室亦【yì】不亡,唯居亦以我为知难而【ér】行也。’”
自然而然自【zì】由发展;必然【rán】这【zhè】样。指非经人力【lì】干预而自【zì】然如此。自然【rán】:事物本身固有的样子。《牟子理【lǐ】惑篇【piān】》:“夫吉凶【xiōng】之与善恶,犹【yóu】善恶之乘形声【shēng】,自然而然,不得相免【miǎn】也。”
一哄而散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。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【pāi】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看的人【rén】见没【méi】得买了,一【yī】哄而散。”
乐而不淫快乐而不放荡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《关雎》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