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名句 > 孟浩然的名句 > 不才明主弃,多病故人疏。

不才明主弃,多病故人疏。

出自唐代孟浩然的《岁暮归南山

北阙休上书,南山归敝庐。不才明主弃,多病故人疏。

白发催年老,青阳逼岁除。永怀愁不寐,松月夜窗虚。

不才明主弃,多病故人疏。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,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。

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,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。

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,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。

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,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。

注释

岁暮:年终。南山:唐人【rén】诗【shī】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【yǐn】居题。这【zhè】里指作者家乡【xiāng】的岘山。一说指【zhǐ】终南山。

北阙:皇宫北面的门楼,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【zài】北阙【què】,后因用作朝廷【tíng】的别称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【jì】》注:“尚书奏事,渴见之徒,皆【jiē】诣北【běi】阙。”休上书:停【tíng】止进奏章。

敝庐:称自己破落的家园。

不才:不成材,没有才能,作者自谦之词。明主:圣明的国君。

多病:一作“卧病”。故人:老朋友。疏:疏远。

老:一作“去”。

青阳:指春天。逼:催迫。岁除:年终。

永怀:悠悠的思怀。愁不寐:因忧愁而睡不着觉。寐:一作“寝”。

虚:空寂。一作“堂”。

创作背景

  约在公元728年(唐【táng】开【kāi】元十六年【nián】),四【sì】十【shí】岁的【de】孟浩然来长安应【yīng】进士举落第了,心情很苦闷,他曾“为文【wén】三十载,闭【bì】门江【jiāng】汉阴【yīn】”,学得满腹文章,又得到【dào】王维、张九龄为【wéi】之延誉,已经颇有诗名。这次应试【shì】失利,使他大为【wéi】懊丧,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,又很【hěn】犹豫【yù】。这【zhè】首诗是在【zài】这【zhè】样心绪极【jí】端复杂的情况下写【xiě】出来【lái】的。

  据《新唐书·孟浩【hào】然传【chuán】》记【jì】载,孟浩然在长【zhǎng】安落第后,诗人王维曾【céng】经邀请【qǐng】他到自己供职【zhí】的翰林院见面,谁【shuí】知不【bú】久唐玄宗【zōng】驾到了。孟【mèng】浩【hào】然一时紧张躲到了床下,王维不敢欺【qī】君,道【dào】出【chū】实情。唐玄宗也【yě】没有生气,还命孟浩【hào】然出来作诗。孟【mèng】浩然【rán】便吟【yín】咏了这首《岁暮归南山》。

鉴赏

  落【luò】第后的孟浩【hào】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,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【xíng】式抒【shū】发仕途【tú】失意的【de】幽【yōu】思。这【zhè】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【chuàn】的自【zì】责自怪,骨子里却是层【céng】出不尽的怨天尤人;说的是自己一【yī】无【wú】可取之言,怨的【de】是【shì】才不为【wéi】世用之情。

  字面上【shàng】说“北阙休上书【shū】”,实际上【shàng】表【biǎo】达的正是“魏阙心常【cháng】在,金门诏不忘”的情【qíng】意。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【fǎ】太天真【zhēn】了;原以【yǐ】为【wéi】有了【le】马周“直【zhí】犯龙颜请恩泽”的先例【lì】,唐天子便会代【dài】代如此;现在【zài】才【cái】发现:现实【shí】是这样令人【rén】失望【wàng】。因而一腔幽愤,从【cóng】这“北【běi】阙休【xiū】上书”的自艾之言中【zhōng】倾出【chū】。明乎此,“南山归【guī】敝【bì】庐”本非所愿,不【bú】得已也。诸般矛盾心绪,一【yī】语道出,令人读来自【zì】有余味。

  三【sān】四【sì】句具体回述失意的【de】缘由。“不才明主弃”,感【gǎn】情十分【fèn】复杂,有【yǒu】反语的性质而又不【bú】尽【jìn】是反语。诗人自幼【yòu】抱负非凡,“执鞭慕夫子,捧【pěng】檄怀毛公,感激遂弹冠,安能守固【gù】穷!”他【tā】也自赞“词赋亦颇工”。其志如此,其才如此,不谓“不才”。因【yīn】此,说“不才”既【jì】是谦词,又【yòu】兼含了【le】有才不被【bèi】人识【shí】、良【liáng】骥未【wèi】遇伯乐【lè】的感慨。而这个不识“才【cái】”的不是别人,正是“明主”。可【kě】见,“明”也是“不明”的微词,带有【yǒu】埋怨【yuàn】意味的。此外,“明主”这一谀词,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,反【fǎn】映他求仕之心尚【shàng】未灭绝【jué】,还希望皇上见用。这一句,写得【dé】有怨悱【fěi】,有自怜【lián】,有【yǒu】哀【āi】伤,也有恳请【qǐng】,感情【qíng】相当【dāng】复【fù】杂。而【ér】“多【duō】病故人疏”比上句更为委【wěi】婉深致,一波三折;本【běn】是【shì】怨“故人【rén】”不予引荐或引【yǐn】荐不力,而诗人【rén】却说是【shì】因【yīn】为自己“多病”而疏【shū】远了故人,这是一【yī】层;古代,“穷”、“病”相通【tōng】,借【jiè】“多病”说“途穷”,自见对【duì】世态炎凉【liáng】之怨,这又是一层;说因“故人疏”而不【bú】能使【shǐ】明主明察自己,这又是一层。这三层含义,最【zuì】后一层才是主旨。

  求仕情切,宦途渺茫,鬓发已白,功名未就,诗人【rén】不可能不忧虑焦急【jí】。五六句就【jiù】是【shì】这种心境的写照。白发、青阳【yáng】(春【chūn】日【rì】),本【běn】是无情【qíng】物,缀【zhuì】以“催”“逼”二字【zì】,恰切地表现诗【shī】人不愿以白衣【yī】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【zá】感情【qíng】。

  也正是由于【yú】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【kǔ】闷之中【zhōng】,才使他“永怀愁不寐”,写出了思绪萦绕,焦【jiāo】虑难【nán】堪【kān】之情态。“松月夜窗虚”,更是【shì】匠心独运,它把前面的意【yì】思放开,却【què】正衬出了怨愤的【de】难解。看似写景,实是【shì】抒【shū】情【qíng】:一则【zé】补充了【le】上句【jù】中的“不寐【mèi】”,再则【zé】情【qíng】景浑【hún】一【yī】,余味无穷,那迷蒙空寂【jì】的【de】夜景,与内心落寞惆怅的【de】心绪是十【shí】分相【xiàng】似的。“虚”字更是语涉双关,把院落的空虚【xū】,静夜【yè】的空虚,仕途的【de】空虚,心绪的空虚,包【bāo】容无余。

  这首诗看似语【yǔ】言显豁【huō】,实【shí】则含蕴丰富【fù】。层层辗转表达,句句【jù】语涉数意,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【shù】风格。

  相传【chuán】,孟浩然曾被王维邀至【zhì】内署【shǔ】,恰遇【yù】玄宗到来【lái】,玄宗索诗,孟浩然就读了这首《岁【suì】暮归南山》,玄宗听后生气【qì】地【dì】说:“卿不求仕,而朕未弃卿,奈何诬【wū】我?”(《唐摭言》卷十一)可见此诗【shī】尽管写得含蕴婉曲【qǔ】,玄宗还是听出了弦【xián】外之【zhī】音【yīn】,结果,孟【mèng】浩然被放还【hái】了。封建社会抑制人才【cái】的现象,于此可见一【yī】斑。

孟浩然简介

唐代·孟浩然的简介

孟浩然
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【hàn】族,唐代【dài】诗人。本名【míng】不【bú】详(一【yī】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【xiāng】阳(今湖北【běi】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【xiāng】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【jì】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【jīng】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【shī】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【zhī】语【yǔ】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【qiú】仕,朕未尝【cháng】弃卿,奈何【hé】诬我?”因放【fàng】还未仕,后【hòu】隐居鹿门【mén】山,著诗二百余【yú】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

...〔 的诗(286篇)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