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名句 > 李商隐的名句 > 当关不报侵晨客,新得佳人字莫愁。

当关不报侵晨客,新得佳人字莫愁。

出自唐代李商隐的《富平少侯

七国三边未到忧,十三身袭富平侯。

不收金弹抛林外,却惜银床在井头。

彩树转灯珠错落,绣檀回枕玉雕锼。

当关不报侵晨客,新得佳人字莫愁。

当关不报侵晨客,新得佳人字莫愁。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张放十【shí】三岁就世袭得了【le】富平侯的【de】爵位,他【tā】年幼无知,根本考虑不到【dào】局【jú】势不稳、七【qī】国叛乱、边患不断【duàn】、匈奴【nú】南犯【fàn】的事情。

他【tā】不【bú】识金弹的贵重,把它弹落在【zài】林子里【lǐ】不知道收回,倒【dǎo】翩翩中意【yì】起井【jǐng】上的辘【lù】轳架来了,对它【tā】偏有几【jǐ】分爱惜,真无知啊。

华丽【lì】的灯柱上转动着明亮的【de】灯烛,灯【dēng】烛像【xiàng】明珠一样交相辉映,精致美丽。精美的檀木枕刻【kè】镂【lòu】精巧,像玉【yù】一样莹润精美。

在侯王【wáng】府的【de】早晨,守门【mén】人【rén】不再按【àn】照常规给来客通报,因为少侯新【xīn】得了【le】一名【míng】叫莫愁的佳人,值此良【liáng】辰美景,不敢打扰他。

注释

富平少侯:西汉景帝时张安世【shì】被封为富平【píng】侯【hóu】,他的【de】孙子张放【fàng】十三岁就继承【chéng】爵位,史称“富平少侯”。

七国:汉景帝【dì】时的七个【gè】同姓诸侯国【guó】:吴、楚、赵、胶【jiāo】东、胶西、济南、淄【zī】川【chuān】。他们【men】曾【céng】联合【hé】发动叛乱【luàn】。此处【chù】用【yòng】以喻指藩镇【zhèn】叛乱。三边【biān】:战国时期燕赵秦【qín】与匈奴接壤,后来便以燕赵秦所在地为三边,即幽州、并州、凉州。未到忧:不【bú】知道忧虑。

十三身袭富平侯:指张放十三岁就继承富平侯爵位。

不收金弹抛林外:用韩嫣事。

银床:井上的辘轳架,不一定用银作成。

彩【cǎi】树:华丽的灯【dēng】柱【zhù】。珠错【cuò】落:环绕在华丽【lì】灯柱【zhù】上的灯烛像【xiàng】明珠一样交相辉映。

玉雕锼(sōu搜):形容檀木枕刻镂精巧,像玉一样莹润精美。

当关:守门人。侵晨客:清早来访的客人。

莫愁:女子名,《旧唐书·音乐志》说她是洛阳石城人,善歌谣。

创作背景

  汉张安【ān】世封富平侯【hóu】,他的孙子【zǐ】张【zhāng】放幼年继承爵位【wèi】。但这首诗所咏【yǒng】内容却不切张放行事,可见诗中的“富平少侯”不过是个假托性的【de】人物。从诗题【tí】和首尾两联看,诗【shī】中的“富【fù】平【píng】少【shǎo】侯”似乎不【bú】像一般贵族少年【nián】,而可【kě】能另有具体寓托。

鉴赏

  此诗首联【lián】:“七国”喻藩镇割据​叛乱【luàn】,“三边”指边患,“未【wèi】到忧”即未知忧。指出其不知【zhī】国【guó】家【jiā】忧患为何物,次句再点醒“十三”袭位,这【zhè】就有力【lì】地显示出童昏无知【zhī】与身居尊位的尖【jiān】锐矛【máo】盾。如果先说少年袭位,再说不恤国【guó】事,内【nèi】容虽完全相【xiàng】同【tóng】,却平【píng】直无奇,突现不出【chū】上述【shù】矛盾。这【zhè】种着意作【zuò】势的写法与【yǔ】作【zuò】者【zhě】所要突出强调的意旨【zhǐ】密切相【xiàng】关。

  颔联【lián】:写少侯的豪侈游乐。“不收金弹”用【yòng】韩嫣事【shì】,典出《西京杂【zá】记》。上【shàng】句说他只【zhī】求玩得尽【jìn】兴,贵重的金弹可以任其抛于林外,不去拾取。可【kě】见【jiàn】他的豪侈。下句则又写他对放在井上未必贵重的辘轳架(即所谓“银床”,其实不一【yī】定【dìng】用银作【zuò】成)倒颇有【yǒu】几【jǐ】分【fèn】爱惜。这就从鲜明对照中【zhōng】写出了他的无知【zhī】。黄彻【chè】说:“二句曲尽贵【guì】公子憨态【tài】。”这确是很符合对【duì】象特点的传神【shén】描写,讽刺中流露出耐【nài】人寻【xún】味【wèi】的幽默。

  颈联:续写其室内陈设的华侈。“彩树”指【zhǐ】华丽的灯柱,“绣檀”指精【jīng】美的檀【tán】枕。锼,是刻镂【lòu】的意思。两句意谓:华【huá】丽【lì】的【de】灯柱【zhù】上【shàng】环【huán】绕着层层灯烛,像明珠交相辉耀;檀木的枕头回环镂空,就象精美的玉雕。上一【yī】联在“不收”、“却惜【xī】”之中还可以感到作者的讽【fěng】刺揶揄【yú】之意【yì】,这一联则纯用客【kè】观描写【xiě】,讽【fěng】刺【cì】之意全寓言外。“灯”、“枕”暗渡到【dào】尾联【lián】,针线细密,不着痕迹。

  尾联:是说,守门【mén】人不给清晨【chén】到来的客人【rén】通报【bào】,因【yīn】为少侯【hóu】新得了一【yī】位【wèi】佳人名叫莫愁。莫愁,传为【wéi】洛阳人,嫁卢家为【wéi】妇。这里特借“莫愁”的字面【miàn】关合首句“未到忧”,以讽刺少侯沉湎女色,不忧国【guó】事;言外又暗讽其有【yǒu】愁【chóu】而不知愁【chóu】,势必带来【lái】更大的忧愁;今日的“莫愁”,即孕育着将来的【de】深愁。诗人的这【zhè】种思想【xiǎng】感情倾向,不直接说出【chū】,而【ér】是【shì】自【zì】然【rán】融合在貌似不动声色的客观叙【xù】述【shù】之中,尖刻冷峭【qiào】,耐人寻味【wèi】。

  此诗塑造【zào】了一个荒淫奢侈、醉生梦死的贵族公子【zǐ】形象,把他不知【zhī】内忧外【wài】患,只顾挥霍浪费,荒淫【yín】好色的【de】丑【chǒu】恶行径同【tóng】晚【wǎn】唐危机四伏的社【shè】会【huì】环境形成鲜明【míng】的【de】对照,也暗示了【le】让这种纨绔【kù】子弟【dì】身居高位,正是当【dāng】时政治腐【fǔ】败的表现,是国【guó】运不振的重要根源。

  清代注【zhù】家徐【xú】逢源推断此诗系【xì】借讽唐敬宗,其说颇【pō】可信【xìn】。因为所讽【fěng】对【duì】象如为一般贵显少年,则他们所关心的本来就是声【shēng】色狗【gǒu】马,责备他【tā】们不忧“七国三边”之【zhī】事,未免无的放矢。必须是居其【qí】位当忧而【ér】不【bú】忧的,才以“未【wèi】到忧”责之。所以首句即已暗露消息,所谓少侯,实即少【shǎo】帝。末句【jù】以“莫愁”暗【àn】讽其终将有愁【chóu】,和【hé】《陈后宫​》结句“天子正无愁【chóu】”如出一【yī】辙,也暗示所讽者并非无【wú】知贵介,而是“无愁天子”一流。不【bú】过李商【shāng】隐托古讽时、有特定讽刺对象【xiàng】的咏【yǒng】史诗,题目与内容往【wǎng】往【wǎng】若即若【ruò】离,用事也【yě】古【gǔ】今驳杂【zá】,再说托古讽时【shí】之作,所托之“古”与所【suǒ】讽之“今【jīn】”但【dàn】求大体相似,不能一【yī】一相【xiàng】符。

李商隐简介

唐代·李商隐的简介

李商隐

李商隐,字【zì】义山,号玉溪(谿)生、樊南生,唐代著名诗人,祖籍河内(今河南省焦【jiāo】作市【shì】)沁阳,出生【shēng】于郑州荥阳。他擅长诗【shī】歌【gē】写作【zuò】,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,是【shì】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【zhī】一,和杜牧合称“小李杜”,与【yǔ】温庭筠合称【chēng】为“温李”,因诗文与同时期的【de】段成式【shì】、温庭筠风格相近,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【pái】行第十【shí】六,故并称为“三十六体”。其诗【shī】构思【sī】新奇【qí】,风格秾丽,尤其是【shì】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【dé】缠【chán】绵悱恻,优美动人,广为传诵。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,难于索解,至有“诗家总爱西昆好【hǎo】,独【dú】恨无人作【zuò】郑笺【jiān】”之说。因处于牛【niú】李党争的【de】夹缝之中【zhōng】,一生很【hěn】不得志。死后葬于家【jiā】乡沁阳(今河【hé】南焦作市【shì】沁阳与【yǔ】博【bó】爱县【xiàn】交界【jiè】之处)。作品【pǐn】收录【lù】为《李义【yì】山诗集【jí】》。

...〔 的诗(491篇)

猜你喜欢